救救北極熊

救救北極熊
救救北極熊

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二氧化碳與地球暖化


近百年來全球正面臨暖化的威脅,這種現象除了自然的氣候波動外,是由人類活動引發的溫室效應所造成的。根據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」第 3 次評估報告指出,近 50 年來的氣候暖化,主要是由於人類使用化石燃料,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所產生的增溫效應。根據其預測,未來 100 年全球的氣溫將朝暖化的方向變化。 百年來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變化,已對全球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帶來顯著的不利影響,未來的氣候變化更會對全球造成深遠與巨大的傷害。因此,人類必須即刻採取各項改善氣候變化的措施,降低對地球的不利影響。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地球暖化問題,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,是當前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。聯合國在 1992 年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,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,並於 1997 年通過京都議定書,訂出對各國二氧化碳的減量要求與時程。身為國際社會的成員,在共同但有差異性責任下,各國有必要規劃並實施各種防止地球暖化的因應措施,加強氣候變化的相關研究,協助產業界勵行節約能源,促進經濟發展,為全球的永續發展共同努力。 二氧化碳的影響 地球表面獲得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,來自太陽屬於短波長的入射波經大氣吸收、地表及大氣反射後,僅剩約 49 被地表吸收。這些經地表土壤、水體、植物等吸收後的能量,再以長波長輻射釋出,其中一部分被大氣對流層中的水氣及二氧化碳吸收,另一部分在平流層被甲烷、氧化亞氮、氟氯碳化物等吸收,其餘則逸入太空。
工業革命以來,由於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,濫伐森林,使用含氯、氟的碳化物,以及熱絡的農工商活動,造成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氧化亞氮、氟氯碳化物、六氟化硫、全氟碳化物、氫氟碳化物等易吸收長波長輻射的氣體,也就是所謂的「溫室氣體」(greenhouse gas, GHG)大幅增加,形成地球暖化現象,這種作用就是「溫室效應」。 大約自 1975 年至今,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增加了 30%,甲烷則成長 145%,氧化亞氮成長 15%。自 1861 年以來,全球地面平均氣溫(陸地和海面近表層氣溫的平均值)已有顯著增加,單是 2 0世紀期間就增加了攝氏 0.6 ± 0.2 度。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來自於發電、工業生產及運輸,以下就針對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加以說明。 發電:大部分電廠使用的能源是化石燃料,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,約占全球排放量的 36%。 運輸:運輸工具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,約占全球排放量的 24%,這些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大多來自汽車燃油。 工業:若不包括電力的使用,工業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約占 18%。過去,這類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已開發國家,未來,開發中國家隨著經濟的成長,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會大幅提升。 建築物:建築物使用電力和燃料來產生冷暖氣、照明和動力,其中住宅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的 8%
森林: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顯示,在 1980 年代砍伐掉的森林,所減少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存能力,約占人為碳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。不過有專家指出,如果未來 50 年能妥善管理陸域生物圈,應該可以把 600 870 億公噸的碳保存或隔離在森林中,另外 230 440 億公噸的碳則可儲存在農地土壤內。 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從 19 世紀後期起,至今已經增加了攝氏 0.6 度。根據氣候模型預測,若不採取任何防制排放溫室氣體的措施,到了 2100 年時,全球平均地面氣溫將比 1990 年增加攝氏 1.4 ~ 5.8 度,這個變化遠比過去 1 萬年所經歷的任何變化幅度都大,屆時海平面將上升 9 ~ 88 公分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自工業革命前的 280 ppm(每百萬分之一含量),增加至 2004 年的 370 ppm,若要在 21 世紀末把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以下,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需要削減一半以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