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救北極熊

救救北極熊
救救北極熊

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地球暖化資料

全球到底是什麼?

● 全球是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到地球大氣層所造成的。這些氣體就像厚厚的毯子,把日光的熱能困住,造成地球的溫度上升。溫室氣體愈多,地球的溫度就會愈高。這些溫室氣體來自汽車的化石燃料、發電廠以及森林及農地的流失。
● 科學家研究遠古冰河遺留的冰柱、海洋的沉澱物以及樹木和珊瑚環礁,發現全球的線索。
● 全球對人類文明造成問題是因為它會導致威力強大的暴風雨和旱災、冰河融化、海平線上升、氣候模式驟變以及傳染病散播等危機。
● 汽車和以燃煤發電的發電廠是美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。過渡砍伐與焚燒森林也是造成全世界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的來源。
● 科學家說除非我們減低導致全球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,全球的平均氣溫在本世紀末將上升三到九度。 令人驚訝的全球科學數據
● 最近南極冰核的研究數據顯示,目前的二氧化碳含量比過去65萬年都來得高。
● 自從科學家開始測量大氣溫度至今,2005年是氣溫最高的一年。氣溫最高的十年都是在1990年之後發生。2005年夏天,數百個美國城市都締造史上最高溫的記錄。
● 過去50年來,全球平均氣溫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持續上升。
● 2003年,熱浪在歐洲造成3萬人喪生,並在印度造成1千5百人喪命。
● 1978至今,北極冰圈以每十年約百分之九的速度縮小。
● 海鷗於2000年首度出現在北極圈。
● 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的雪,以目前融化的速度,很可能在2020年完全融化。


地球將導致階梯式的氣候變化 

在最近出版的《科學》(Science) 期刊的一篇文章中,科學家表示地球與極地冰被的部分溶解,不僅會影響海平面而且會影響地球的氣候變化。上次地球的冰期 (ice age) 約發生在14600年前,那次冰期提供一些顯著的線索,讓我們瞭解地球可能在未來數十年或數百年,將經歷甚麼樣的現象。此項研究成果,是由來自美國的維多利亞大學、奧勒岡州立大學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共同完成的。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地球、海平面及海流等的變化,可能正在〝驚人的〞快速發生。來自於奧勒岡州立大學的教授Peter Clark與他的研究夥伴,大約在一年多以前,即在《自然》(Nature) 期刊文章中指出:地球
產生不可預期的結果,可能使得北大西洋海流中的斜溫層對流 ("thermohaline circulation")
型態瓦解,造成歐洲溫暖的洋流效應被襲奪,而產生廣泛的冷卻作用。因為Peter Clark等人發現,約在
14600年前的冰期,快要結束時的一個南極大陸冰川溶解事件 ("Meltwater Pulse 1A") ,使得地球海平面在五百年內升高約 21公尺,並使得北大西洋海流開始循環,造成北半球普遍地。溶解事件之後,緊接著地球發生溫度、海平面及二氧化碳的增加,及一些與目前地球現狀相似或不同的重要現象。Peter Clark認為,過去發生的溶解事件,應該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線索,讓我們瞭解地球可能會如何造成氣候系統的變化。

氣溫上升預期的效應

● 全球將加強颶風的強度。過去數十年來,全球四和五級颶風的數量幾乎加倍。由於海洋的溫度增高,熱帶暴風雨將吸收更多能量,威力也會變得更強。
● 超級暴風雨在某些地區造成嚴重水災,其它地區的旱災和林火則會增加。
● 由於海平線上升,低窪的島嶼將無法居住。
● 森林、農田和城市將受到全新害蟲及蚊子傳染疾病。
● 珊瑚礁及高山草原等生態棲息地將遭到嚴重破壞,使得許多動植物面臨絕種的危機。

全球暖化衝擊下 數億人將被迫改變生活

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,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出,全球造成的雪地、冰層與冰川消融,將衝擊全世界數億人的生活。
2007
年世界環境日的關注焦點是「冰川消融:後果堪憂?」以呼應由2007年持續至2008年的國際極地年(International Polar
Year)活動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(UNEP)執行長史坦納(Achim
Steiner)認為,這份冰雪融化研究報告的結果,「上至政府議會、下至個人家庭,都應給予正視關注。」
據估計,全世界有15億人口的用水來自受雪水匯流影響的河川,其中有約3億人必須仰賴融雪以度過乾季。在中亞、秘魯與智利則有廣大地區完全依靠覆雪或冰川融化提供水源。
報告提出警訊,僅是亞洲的高山冰河或覆雪融化便足以對全世界40%的人口造成衝擊。

  • 2009-12-13 16:48:33 補充 關於哥本哈根會議....

    目的:

    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「一個過渡性、操作性的協議」「可以成為通往完整法律協定的踏腳石」。

    哥本哈根會議是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(UNFCCC)第15屆締約國大會(COP15),目標是192個締約國要制定出2012年後的氣候協定。
  • 2009-12-13 16:49:05 補充 影響:


    全球還必須在減輕、適應氣候變遷、財源和科技等方面進行長期合作。依據締約國2007年在印尼峇里島COP13同意的「峇里路線圖」(Bali Roadmap),京都議定書新階段和長期合作,都必須在今年哥本哈根大會完成協商。

    在減量議題上,已開發國家希望開發中大國也有明確減量承諾,後者則要求前者應減更多。今年7月在義大利舉行的八大工業國(G8)高峰會,G8領袖宣言指出,到2050年,全球應減掉至少50%的溫室氣體排放,已開發國家更要減少80%,這普遍被視為一項進展。


    這是目前知道可能會有的影響
  • 2009-12-13 16:50:57 補充 為了能在2013年之前發揮效力,《哥本哈根協定》必須滿足所有參與國家的政治要求。
    需要澄清工業化國家雄心勃勃並同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目標。
    比如,歐盟已經原則同意了一項氣候和能源計畫,該計畫規定歐盟到2020年要實現在1990年水準上減排20%的目標(如果其他工業化國家也照此辦理,將可以實現30%的減排目標。)在美國國內,巴拉克奧巴馬總統表示要在2050年實現減排溫室氣體80%的目標,並提出在2020年讓美國的排放重新回到1990年的水準。其他國家,比如俄羅斯和日本,將在今年年底前公佈他們的中期減排目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