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救北極熊

救救北極熊
救救北極熊

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

地球在發燒-全球暖化問題(一)現象篇

暖化問題近年來引起全球重視,但對造成暖化的原因,卻始終眾說紛云。最
近聯合國發表一份最新報告,一切的證據都在在顯示,地球已經「發燒」了
,而暖化的元兇,「極有可能」就是人類。「暖化」不僅意味著地表溫度的
上升,更代表氣候將會有超乎想像的變遷,如果再不改善,地球恐怕將面臨
前所未有的浩劫。 ◎暖化問題溫室氣體是元兇
2月1日,華燈初上的巴黎,艾菲爾鐵塔依然閃耀著迷人的光芒;但是就在格
林威治時間6點55分,這個著名的觀光景點突然吹起熄燈號;相隔千里之遙
的羅馬競技場與西班牙阿卡拉凱旋門,也同時由燈火璀燦變成漆黑一片。
許多歐洲家庭在同一時間關上照明,這些突如其來的停電並不是惡作劇,而
是國際環保團體為提醒珍惜地球資源所發起的活動--「讓地球喘息五分鐘」
。雖然短短的300秒、實際的節能效果微乎其微,不過由於正值聯合國「政
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」(IPCC)在巴黎召開會議,這曲「熄燈號」吹得
格外有意義!
就在歐洲著名景點同步熄燈的隔天,IPCC正式公布了「全球暖化報告書」,
綠黨黨員、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林子倫指出,這是1990年IPCC成立
以來,發表的第4篇報告;過去人們一直不願承認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有密
切相關,但是這份報告卻徹底推翻這項謬論。他說:『這次報告確認了一個
非常重要的事情,也就是說一直有爭議、氣候變遷倒底是不是人類行為活動
所造成的?這一次的、第4次的IPCC報告基本上是確認,它用very likely這
樣子的term,那very likely從英文上的字眼,這些作者他們是認為大概從
66%到90%的確定,可能這個是跟人類從工業革命以來的行為活動有關。』
為什麼溫室氣體會造成暖化?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出了解
釋。他說:『大自然裡面有一個平衡,就是地球接收太陽的幅射,然後地球
本身會黑體幅射,會向外散熱,這兩個熱原來是平衡的,所以會保持一定溫
度;但是你如果在地球表面蓋一層玻璃,短波幅射進得來,長波幅射出去量
減少了,地球就會不斷增溫,溫室氣體就有這種效應。』

◎末日鐘響起 災害性天候頻率恐大增
這份報告同時提出幾項令人怵目驚心的數據,在本世紀結束之前,全球平均
氣溫將上升攝氏1.8到6.4度,海平面到世紀末將平均上升28到43公分;到時
候南北兩極的海上冰層也將大幅消融,北極海在夏天可能就再也看不到海冰

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,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指出,過多的人為溫
室氣體排放,使得大自然來不及調整腳步,因此暖化也就成為無法避免的趨
勢。他說:『人類經驗裡面、幾千年裡面,溫室氣體的變化從來沒有這麼大
過,過去因為氣候有很多、還有自然界的變化,所以它會有溫暖化、有冷卻
,會自己去調節。未來如果在這種虛擬狀況下,假設幾乎是說,完全是溫室
氣體去控制一切,所以溫室的飆升就很難控制,它可能大於自然的變化,所
以冷卻的運作就抵不過暖化的趨勢,所以未來想像是要比過去一百年來、溫
度要上升得非常多。』
暖化現象也使得全球氣候異常,一向溫暖的美國加州突然飄雪,黃澄澄的柳
橙全泡在雪堆裡;而向來是滑雪勝地的歐洲阿爾卑斯山,卻因為氣溫太高積
雪不足,滑雪場只好關門大吉。
氣象博士,同時也是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,如果依照
IPCC提出的預測,到世紀末台北盆地將會成為汪洋一片;而暖化是否會增加
極端氣候的頻率,雖然在科學上仍有爭議,但人為干擾的確會對天氣造成影
響。他說:『很多人會覺得,暖化之後是不是颱風會變多、或颱風會變強?
事實上,在科學上還是在爭論的階段;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。但是
目前來看的話,其實溫室氣體是一個污染物的排放,污染物排放愈多,會造
成氣候的平衡被破壞掉,所以造成災害性的天氣,理論上是會變多。』
而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則認為,以世界近百年的氣候紀錄來看,
氣溫愈高、是否代表就颱風次數愈多、或颱風強度愈強?目前還沒有足夠的
證據可以直接下定論;例如前年大西洋海域,颶風生成個數有26個,其中包
括對美國南部造成嚴重災情的「卡崔娜颶風」(Katrina),但是去年卻只有9
個,連平均值都不到。
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由於暖化的原因,部份地區恐怕會逃不過旱災與洪澇的
肆虐,吳德榮說:『暖化,他下的一些結論就是說,可能會有一些極端的天
氣出現,就是比較容易有乾旱、洪水,這些從統計上似乎是有這樣的趨勢。


◎地球發燒 生態面臨嚴峻考驗
日前加拿大環境學家拍到一張北極熊無助地站在浮冰上的照片,震撼了全球
保育界!根據加拿大馬吉爾大學國際大氣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,如果溫室效
應氣體排放量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,一段時間過後,北極冰層將會逐漸退
縮,到時候北極熊將無處可去。
另外,在IPCC的報告中也指出,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的澳洲大堡礁,將步
上「機能滅絕」的命運。屆時這片面積超過34萬平方公里的觀光景點,可能
永遠消失。
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指出,1994及1998年,全球珊瑚
曾經因為暖化而發生「大白化」現象,大約有3成的珊瑚因此死亡,若未來
暖化現象沒有改善,有科學家預測,2060年珊瑚大概會陣亡一半,到本世紀
末,全球的珊瑚就會消失殆盡;到時不僅海洋生態系崩盤,海水酸鹼值失調
,連大氣環境也會受到影響。陳昭倫說:『第一個,這些在這邊生活的魚蝦
貝類大概就會消失了,沒地方住也沒地方吃飯,所以基本上從生物角度來看
,牠們就完全消失。再來是珊瑚它有共生藻在裡面,其實扮演從大氣裡面把
二氧化碳吸到水裡面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跟海水混合後它就融到水裡面去,
被共生藻利用掉,這循環一直在動,這個循環就跟(海水的)酸值是有關係
的,這兩個其實是最大的影響。因為整個海洋的改變,它對地球整個洋流的
改變也會有影響,洋流一改變,大氣也受洋流影響,所以一連串的影響就會
開始產生了。』
事實上,一些敏感的動植物早就因為暖化,產生「向北擴張」或生物行為提
早的現象。研究鳥類生態長達20多年的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李壽先指
出,例如原本只分布在台灣中南部的紅鳩和家燕,近年來逐漸遷移到北部地
區,在全球這也是普遍的現象。他說:『一個是分佈範圍的改變,比方說很
多分佈範圍往北移動,原來北方是比較冷、比較涼的地方,現在比較溫暖地
區的鳥往北擴散,例如台灣的白頭翁,在中國大陸方面原本在長江以南,現
在連北京附近也有。另外一個是很多行為都往前提早、繁殖提早,遷徙也會
提早。以前可能比方說3月初你才看到鳥飛到家裡面來做窩,現在可能2月底
或2月中就出現了。』
兩年多前,一部美國電影「明天過後」(The Day After Tomorrow),描寫
因為地球暖化,導致北極冰層融解,引起氣候一連串的急遽變化,雖然電影
情節在科學實證上不太可能發生,但它猶如一記警鐘,敲醒人類對全球氣候
變遷問題的重視。如今電影早已落幕,但是這場人類對抗暖化的長期戰役,
卻才正要開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